東協印度創業育成中心STARTBOARD:打造台灣成為最友善的創業國家

東協印度創業育成中心STARTBOARD:打造台灣成為最友善的創業國家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創團隊成功與否,大部分的成敗的因素都和團隊有關,而台灣團隊在東協當地市場獵才常會面臨許多困境,任一項,都可能讓新創團隊元氣大傷甚至倒地不起,因此,為何不從在台灣就學的東協印度學生開始建立關係呢?

文:林致孚(Louis Group萬國專利暨遠東萬佳法律事務所集團事業發展經理、STARTBOARD營運長)

STARTBOARD作為台灣第一個東協印度人才創業孵化器,至今已協助超過20組國際團隊在台創業發展,提供一站式的中英文創業服務及資源鏈結,並透過定期舉辦東協印度主題之夜及媒合會,提升創業團隊與各方資源的多邊交流,期許透過提供完整的中英文資訊,降低台灣與國際人才因語言、文化、行政程序不熟悉隔閡而流失優秀國際創業人才。

很多人會質疑STARTBOARD為何只服務外國人,但從實際輔導的20個團隊來看,有超過9成的團隊都有台灣人當合夥人,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STARTBOARD也是協助台灣的創業團隊,找到國際夥伴進軍國際市場。

為什麼要成立STARTBOARD?

  • 新南向國家人才濟濟

近年來台灣大力推動高等教育輸出,透過精進在台留學友善環境及強化留學台灣優勢行銷,來擴大招收境外學生。2018年為新南向大專院校學生約為3萬多人,並預計在2020年增加到5萬人。

如何讓人才濟濟的新南向國家人才和留學生,留在台灣找尋夢想闖出一番事業,除了到大企業或中小企業上班外,加入新創團隊或是自行創業也是一條道路,如何提供充分的資訊給國際人才,實為重要課題。

  • 來台求學與在台創業較無交集

在成立STARTBOARD前,有一個我們實際碰到的故事,一位在交通大學就讀電腦科學的印度博士生,與我們聯繫表示希望能在台灣創業,詢問是否有相關建議和資訊,然而當時我們對於國際人才在台灣創業的相關資訊及資源並不清楚,後來此位拿了六年全額獎學金的印度博士生,交大畢業後,在台灣IC巨頭效力兩年,於2017離開台灣前往澳洲擔任教授一職,台灣很可惜流失了一位優秀人才,此案例也是STARTBOARD成立的初心。

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來自東南亞及印度的新創潛力股對團隊自身的產品與服務模式深具信心,卻在跨足台灣市場時因資訊的不對等而忽略台灣與母國的差異,進而可能影響團隊的創業計畫及公司設立進程。

台灣跟東協印度等國需要進一步的交流,雙方的交流不僅是商務上的合作,更需要對彼此文化背景、風俗民情、地理環境、人文素養等有所理解,這些是建立良好商業模式的重要基礎,因此,STARTBOARD是一個雙邊溝通的橋樑,團隊成員擁有熱情與專業,協助增進彼此在溝通上更能理解對方,讓創業之路更為順暢。

創業確實困難,在異國創業又是難上加難,但只要能確切掌握團隊當前面臨之問題與解決問題所需之資源,做好相關風險控管,構思解決方案便不是難事。

  • 台灣品牌南向,留才、用才為最重要問題之一

台灣產業進軍東協、印度市場,往往會面臨到語言、文化、資金、相關法規等的市場考驗,若無妥善規劃和市場風險評估分析,將造成業者重大的損失。因此,進軍東協印度市場,除了足夠資金,人才、法規遵循是市場成功重要因素。

印度 Sunset behind the President Residence, Rashtrapati Bhavan, New Delhi, India. - 圖片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 東協印度人才合夥、聘用的不熟悉

近年,台灣產業不斷轉型,新創公司也不斷冒出,在東協印度市場的佈局也正從代工產業逐漸轉型成品牌及服務等相關產業。當然,人才的聘用上也與代工產業相當的不同。代工產業人才大部分只需要能夠完成交辦事務及例行工作人才,但品牌、服務業等產業成功除了專業本位外,是不斷的溝通、矛盾、妥協、腦力激盪、市場因素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型人才,因此一個好的國際公司,一定免不了三種特質的人才:

  1. 管理國際人才
  2. 了解當地市場文化
  3. 能與不同國家同仁合作

各國文化、工作習慣都不同,語言的不同導致溝通成本增加、誤會的產生都是常見的問題,如何找到那個平衡點並不容易。

  • 東協印度人才的文化認同不足、忠誠度低

近來常有國際新聞報導台商在越南、印尼工廠有暴動,破壞、縱火導致台商損失慘重,台灣也因為國際政治的窘境,也無能無力要求賠償,但從僥倖沒被破壞的台商案例中,可以發現到,就因為工廠裡有聘用當地人才主管,而免於成為破壞的標的。

而當地人才的聘用,通常是建立在薪水上,常常因為另一家公司多給一些薪水就跳槽,這對於台商的營運成本是非常高昂,因為投入了相當的教育訓練成本,但卻無法有效的回收。因此,當地人才對於台商企業文化的認同以及懂的與台灣同仁合作,將會是最理想的人才選擇。

而這些優秀的人才,筆者認為在台灣有相當多的東協印度學生來台求學,而這些學生在台就學期間,有相當的機會可以了解台灣當地文化、風俗民情,如能安排這些學生在求學期間到台灣產業實習,不論是企業、中小企業或是新創團隊,在實習期間,國際學生能有機會與台灣的同仁合作,懂的該間業者的核心價值與文化,也懂的如何與台灣同仁共事,畢業後這些國際學生就是這些業者最好的品牌大使和培訓幹部,未來也比台灣同仁有更高的可能性回到自己的故鄉去打拼。

RTX2YLDK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為什麼東協印度人才留不下來

東協印度人才留不下來有許多原因,筆者在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原因:

1. 資訊提供不完整:

大部分各校的國際處對於學生比較偏向於簽證和獎學金的作用,因此學生與國際處接觸大部分是為了權益或是發生問題時才會有聯繫。

2. 資訊提供非英語化:

各校定期都會有校園徵才博覽會,但可以發現,幾乎只有提供給台灣學生,而沒有國際學生的校園徵才博覽會,創業的資訊更是少之又少。

3. 簽證問題:

學生畢業後只有六個月的有效簽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要經歷投履歷、面試等繁複流程,而且也有可能會面臨經濟問題,因此在這樣的各方壓力力下,許多學生選擇直接回國或到其他國家任職,更別說是留台創業了。